Here remains my dream.

大半夜听了寂静岭之后

6 min

最近翻出了《寂静岭2》的 OST 来听,2024 重制版跟老版的比起来差别好大啊。

《Theme of Laura》这一首特别明显,原版这首歌的结尾就好像是“我还有话要说,但是时间不多了,下次再谈吧”的那种感觉;重制版取消了这个安排,反而像结束了很长很长的故事,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之后,开启新人生的样子。

其实是很正常的,James 本身就是对 Mary 抱有非常非常深的愧疚。记得以前听过一句话:“我对你的恨是真的,我对你的愧疚也是真的,但是最让我崩溃的是,我对你的爱也是真的。”James 就在这种挣扎中接受了寂静岭的考验(鬼畜男就是模仿 James 照顾卧病在床久矣的 Mary 期间那种欲脱而不能得的无力感而塑造出来的)。在“离开”结局里 James 和 Laura 一起离开了寂静岭,这就说明 James 面对了自己的过错,抱着对 Mary 的愧疚决定度过余生了。因为 James 在事实上杀死了 Mary,领养 Laura 大概也是为了弥补这种愧疚吧。

山冈晃接受采访的时候说,因为他在创作这首歌之后接触到的第一个人物就是 Laura,于是就机缘巧合下定下了这名字。现在看,真是天作之合。

另一首世界级名曲《Promise》也有很大的改动,因为听过由由的吉他那一版的封神作,所以我其实也没有报多么大的期望。有点出乎我意料的是重制版《Promise》换了一个思路,虽然保持了原版的鼓点没有变,但是尾杀段明显能听出来里世界给人的彷徨和抓挠感。原版中的尾杀段编曲确实丰富,但不知怎么的好像少了点重制版的张力。

仔细听一下,其实能发现,无论是哪一版,全曲的鼓点一直保留着几乎不变的节奏,说实话有点像人的心跳声。也就是因为这一个鼓点,把电吉他的诉说感推到巅峰了。电吉他的失真音色就是最最适合这一类音乐的。

原版《Promise》给了“玛丽亚”结局1,重制版给了“在水中”结局,其实也能看出来制作组认为“在水中”才应该是 James 真正的结束:抱着所有的自毁倾向和愧疚冲进了托卢卡湖。《Promise》起始于平静的电吉他,终止于平静的电吉他;《寂静岭2》开始于浓雾弥漫的托卢卡湖畔,结束于托卢卡湖平静的水下,也算是对应上了。

重制版达成“玛丽亚”结局之后 Steam 会跳出成就“恶性循环”,听起来真的是很戏谑的成就名:既暗示了 Maria “应愿而生”(原版的 DLC 也叫这个)的本质,又说明了 James 永远也跳不出这个愧疚铸造的怪圈。

可能我在之后也会时时想起《寂静岭2》,想起来这一对苦命鸳鸯。他们的故事是在整个寂静岭系列中最最震撼我的。可能不如其他作那么宏大,但是实在是非常难忘。以前看的事情少,就觉得寂静岭这种怪物吓人、场景诡谲的游戏不适合我;现在反而觉得他做到了大多数恐怖游戏无法做到(或者是不愿做到)的事情:教人勇敢。现在我也想看一看自己的寂静岭长什么样了。

每当一个游戏被决定制作重制版的时候,我总是会不自觉地对比原版。这就导致,可能一些重制版做得还不赖,但是跟原版比起来差的太远导致我想骂。但是我承认《寂静岭2》的重制版是超出我预期的。晃叔居然能在科乐美一砍再砍预算的前提下,仍然把整条 OST 用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,太了不起了。

啊啊,原来《寂静岭2》的 OST 这么长,如果下次想起来要写,再继续吧。


居然还不赖。 :thinking:

Footnotes

  1. 没玩过 PS 上的原版,不知道有没有记错。